住在上海崇明的人,最近聊得最多的就是交通——地铁可能提前通车的消息刚传开,大家就忍不住盼着高铁也能跟上进度。对守着长江生态宝岛的崇明人来说,这两条穿越江河的线路,藏着大伙儿盼了多年的"出行自由"。
过去说起去市区,崇明人的感受都很一致:折腾。要么挤申崇线公交,遇上天气不好或高峰时段,单程就要花上两三个小时;要么自驾走长江大桥,光过桥费就是一笔开销,还常被堵在路上。家里有老人看病、孩子上学的,更是把"赶时间"变成了日常难题。这种"隔江相望"的不便,终于要被正在建设的地铁和高铁打破了。
先说说大家最关心的地铁22号线(崇明线)。这条线可是上海首条敢"钻"过长江的地铁,南起浦东金桥,经过长兴岛后再跨一次江到崇明,全长40多公里,在崇明本岛设了陈家镇、东滩、裕安3个站 。之前官方计划2026年通车,现在看进度很可能提前——穿越长江的南港、北港隧道都已经贯通了,北港隧道比原计划快了八个月,工地已经开始准备铺轨,2025年底前所有车站主体结构都能封顶。
等地铁通了,崇明人的通勤会彻底变样。从陈家镇坐地铁到人民广场只要50分钟,比现在坐公交快了一半多;到浦东金桥更是只要30分钟,票价预计7块钱,刷上海公交卡就能直接进站。更方便的是,这条线能和9号线、12号线换乘,去陆家嘴、徐家汇这些地方都不用绕路。以后早上6点就有车,10分钟一班,节假日还加开夜班,再也不用为赶末班车发愁了。
地铁之外,高铁的进展同样让人期待。这条沪渝蓉高铁(北沿江高铁)要建的崇太长江隧道可不简单,全长14.25公里,用的是超大直径盾构施工,目前已经掘进了3600米,2025年底能挖到9000米左右 。还有连接崇明和江苏启东的崇启公铁大桥,3号、4号主塔2025年下半年就能封顶,年底钢梁就能合龙 。
未来高铁通车后,崇明就真正融入长三角了。从崇明站到宝山只要17分钟,到南通45分钟,去南京也才2小时,比现在自驾节省太多时间。这个高铁站建在城桥镇,离主城区才1.5公里,规模有2台6线,还配套了公交、停车场,下了高铁就能转车回家。围绕高铁站规划的高铁小镇也在推进,以后这里会有商业综合体、物流园区,还能吸引上百亿投资。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条线路形成了"东地铁、西高铁"的格局:东线地铁连上海市区,西线高铁通长三角,再加上沪陕高速的智慧化改造,崇明的交通网一下子就立体起来了。区内的交通也在升级,38公里长的生态大道能串起城桥和陈家镇两大核心区,标志性的"生态眼"双子桥都快建好了,2025年就能通车。
交通一方便,好处就跟着来了。对普通人来说,看病上学不再难——瑞金医院分院已经动工,2025年就能用,有1200张床位,医保直接结算;华东师大附属学校也在建,从小学到高中都覆盖,老师还是本部轮岗的。商家也闻风而动,万达、龙湖这些大企业都在看地块,农家乐早就接入线上预约,周末想订个房间都难。
农民们更是直接受益。盒马、叮咚把分拣中心搬到了岛上,冷链车凌晨出发,早上6点前就能把崇明大米、翠冠梨送到市区餐桌,收购价涨了15%,每亩地一年能多收两千块。游客来得也更方便了,以后从上海市区或南京过来,当天就能逛完东滩湿地、森林公园,周末游变成"说走就走"的短途行。
有人担心交通建设会破坏崇明的生态,其实这种顾虑是多余的。地铁全线都在地下,高铁桥梁抬高了7米,特意给候鸟留了迁徙通道。高铁站还做了光伏顶棚和海绵城市设计,一年减碳量相当于种了5000棵树。现在崇明的森林覆盖率还是26%,比上海均值高一倍,生态宝岛的底子一点没动。
现在崇明人见面,都爱打听地铁和高铁的最新进度。毕竟这两条线路不仅是"路",更是好日子的盼头。地铁通了,通勤快了;高铁通了,眼界宽了。等到2026年地铁通车,再盼着高铁早日建成,崇明就再也不是"隔江相望"的孤岛,而是既能守着生态美景,又能快速连接都市的宝地。对崇明人来说,这才是真正的"皆大欢喜"。
配资炒股行情,中国证券公司前100名,配资公司查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