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前海分院正式揭牌,并发布首创的国际经济特区“123”规划体系(下称“‘123’规划体系”)和设立国际区域规划AI智能体实验室(Regional Development Planning Al Agent Lab,简称RDI AI Agent Lab)。
其中,“123”规划体系凝练了中国特区四十余年的发展经验,包括“1套政策法规+产业与空间2大规划+开发模式、投融资、招商运营3个报告”的系统方法论,已在全球18个国家、28个特区落地生根。
“这套体系将让国际社会看到,中国智慧不仅能解决自身发展问题,更能为全球治理提供实践范本。”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说。
受访者供图
从特区“试验田”到全球“公共品”
首创国际经济特区“123”规划体系
樊纲表示,《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和《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发布后,前海加速建设高端智库集聚区。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下称“综开院”)作为深圳唯一一家国家高端智库,被前海引进成立前海分院,将立足于前海,为其战略发展等做智库研究。
受访者供图
“智库就是要不断地研究前沿问题。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前海是前沿中的前沿,会遇到很多新问题。在前海设立分院,可以让综开院更快更紧密的接触新问题,进而进一步发展智库。”樊纲认为,前海发展对全国改革开放试点有重要启发意义,为全国改革开放提供示范样本。同时前海非常国际化,这将推动前海分院在大湾区及“一带一路”项目中发挥更大作用,推进国际化业务。
分院揭牌仪式上,综开院首创的国际经济特区“123”规划体系正式发布。“深圳短短40多年,就完成了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开发建设,形成了9000个产业园;前海用15年就从海平面以下变成了一座国际化现代化新城,这令许多国家领导人惊讶。”曲建说。而这也推动综开院在深入研究深圳特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推导出一套成体系的方法论,并已开始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特区推广。
受访者供图
目前,依托国际经济特区“123”规划体系,综开院前海分院团队已斩获6项国家级奖项。而当非洲工业园区的规划图纸上出现来自深圳特区的战略规划模型,当高加索地区特殊经济区的开发方案融入无人机测绘和产业大数据技术,这些源自中国前海的智库成果,正成为国际经济特区开发运营的“创新范式”。
软科学与硬技术深度融合
AI智能体实验室可提供六大垂直领域研究支撑
“前海是我国推动国际化、市场化和法治化的重要区域,综开院一直致力于国际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建立前海分院就是围绕这一目标的战略部署之一。”综开院前海分院院长曲建表示,分院正探索实行“软科学+硬技术”发展思路,在智库传统扮演“笔杆子”角色之外,掀起一场智库拥抱新技术的发展路径创新。
当日,国际区域发展规划AI智能体实验室(下称“AI智能体实验室”)作为前海分院的内设机构也正式揭牌。该实验室依托国际经济特区“123”产品体系,聚焦AI规划智能体、空天一体化遥感分析、产业大数据三大前沿技术方向,整合“算数+算力+算法+应用”大数据工程能力,深度融合开放大语言模型、行业知识图谱。
受访者供图
“传统智库研究报告需要几个月甚至大半年才能完成的产业分析,大数据技术只需数个小时。”作为技术负责人的前海分院副院长时鲲表示,实验室内置“政策法规、产业规划、空间规划、开发模式、投资融资、招商运营”六大垂直领域模型助手,可实现法规智能检索、产业图谱绘制、园区选址评估、开发模式咨询、财务模型构建、云招商VR展示等功能,为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园区全生命周期开发等场景提供“可对话、可推演、可交互”的智能生产力。
“这套方案不是对已有知识体系的简单复制,而是用技术手段为项目所在地提供适配不同土壤的实操路径。”曲建透露,这些技术现已应用于国家重大战略项目,相关成果直接转化为相关政策文件。
【对话】
综开院前海分院院长曲建:
“前海智库更大的使命是推动知识‘国际化’”
受访者供图
南方+:发布“123”规划体系和设立AI智能体实验室有何现实意义?
曲建:当前国际竞争态势愈发激烈,软实力的竞争已成为各国新的角力场。智库作为各国软实力的代表和重要载体,其国际影响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此背景下,综开院前海分院的技术创新举措和国际化探索,在前海高端智库集聚区建设中具有典型意义。
一方面,“如何让国际因素与中国因素相互融合,谋取中国进一步发展的新空间”是我们长期思考的问题。这些年,我们已为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刚果(布)、巴基斯坦、柬埔寨、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亚美尼亚等18个国家、28个经济特区(新区)提供发展战略与规划咨询服务,实际已经把深圳和前海的一些成功经验导入到了境外,可以说“123”规划体系常适合发展中国家。
通过参与境外经济特区的开发建设,我们也让中国企业“走出去”时,能更平稳、更健康、更可持续,进而通过全球资源配置优化,让深圳国民经济再上一个新的发展台阶。
另一方面,我们在这些国家提供服务时,也发现当地普遍规划的基础材料不完备问题,同时在国际开发项目中,过去单个专家的经验存在局限,方案落地面临着极大考验。
智库拥抱新技术的创新革命,核心在于知识生产方式的进化。基于上述问题,我们建设国际区域发展规划AI智能体实验室,引入AI技术、空间测绘技术和产业大数据等新技术,既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很好的基础平台,提高规划效能,也能在当下决策需考虑更多维度时,尤其在国际项目中合作双方人员存在认知差异的情况下,更好地解决项目复杂的研究需求。
南方+:我们注意到AI智能体实验室与传统智库的人力资源结构有所不同。
曲建:分院探索实行“软科学+硬技术”的发展思路,自然而然要打通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理工科之间的相互融合。现有实验室有3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涵盖注册咨询工程师、律师、产业经济师、规划师、AI数据工程师及多媒体设计师等多领域多学科的专业团队。人力资源布局上,超过一半是理工科的,其他才是社科类的,以此推动社会科学与理工科相互融合。
南方+:您认为身处前海这一国家级战略平台和“特区中的特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应有何新使命?
曲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正是我国由大国向强国转型过程中,提升国际规则话语权的重要依托。技术赋能与知识出海,将为成为继中国制造、中国品牌迈向国际后的又一个走向全球的重要里程碑。
因此,前海智库更大的使命是推动知识的“国际化”,将更多的“中国故事”利用前海这一国际化交流平台搭建出与世界各国对话的桥梁。
真正的知识“国际化”,不是过去西方“单向倾销”的叙事模式,而是将自身发展经验升维凝练,以中国改革精神内核融汇不同文明及制度的共通认知,为各国解决发展难题提供实实在在的方案。
南方+记者 张玮
配资炒股行情,中国证券公司前100名,配资公司查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