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空战史上,A-10“雷电Ⅱ”攻击机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赫赫战功,成为近距离空中支援的代名词。这款被亲昵地称为“疣猪”的战机,因围绕一门巨型机炮打造而闻名,在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等战场上展现出惊人的破坏力,至今仍在美军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 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越南战争的升级,美军迫切需要一款能为地面部队提供精准火力支援的攻击机。为此,美国陆军启动了A-X计划,旨在研发一种装甲厚重、成本低廉且能长时间低空盘旋的机型,专门针对敌方装甲部队。1972年5月,费尔柴尔德共和公司推出的A-10原型机脱颖而出,次年赢得合同并投入生产。1975年10月,首架A-10交付亚利桑那州戴维斯-蒙森空军基地,至1984年共生产713架。1987年,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收购费尔柴尔德共和后,成为该机型的主要承包商。
A-10的命名颇具深意,它继承了二战中P-47“雷电”战斗机的名号,后者曾在战场上拯救无数盟军士兵;而“疣猪”的昵称则源于其粗壮的外形和在战场上屡次上演的“救命好戏”。这款战机的设计处处体现着实用主义:机长16.26米,翼展17.53米,高4.47米,空重11.32吨,最大起飞重量达20.87吨。两台通用电气TF34-GE-100A涡扇发动机提供动力,单台推力40.32千牛,最大速度706公里/小时,航程1287公里。看似平庸的性能数据背后,隐藏着它作为“低空杀手”的独特定位——不求高速,只求在战场上空长时间滞留,精准打击目标并规避防空火力。
A-10最令人瞩目的无疑是其搭载的GAU-8“复仇者”30毫米七管加特林机炮。这门巨型机炮堪称“战机的心脏”,整个机身设计都围绕它展开:炮管长2.6米,重约1.8吨,射速可达每分钟2100或4200发,使用掺有贫铀的铝合金弹药,能在6000英尺(约1829米)距离上命中30英尺(约9.1米)范围内的目标。其弹舱可装载1174发炮弹,持续射击时长约18秒。当炮弹击中敌方坦克时,巨大的动能会震碎装甲内层,飞溅的碎片和产生的高温足以杀伤车内乘员。除了机炮,A-10还可携带多种武器,包括制导和非制导炸弹、70毫米“九头蛇”火箭弹、“响尾蛇”空空导弹以及“小牛”空地导弹,通常与机炮配合使用,形成强大的火力网。
在作战中,A-10飞行员有着独特的战术:锁定目标后,先拉升高度,从两英里外发射“小牛”导弹;若需使用机炮,则爬升至4000-6000英尺(约1219-1829米),将机头对准目标,进行1-2秒的短点射。这种操作既能避免巨大后坐力导致战机减速,又能节省弹药。A-10的防护能力同样出色,座舱周围包裹着厚达3.8厘米的钛合金“澡盆”装甲,可抵御轻型防空火力;油箱具备防火设计,即使机翼、尾翼受损或单台发动机失效,仍能坚持飞行。其结构简单,便于维修,大型部件可快速更换,还能在前线短距机场起降,大大提升了战场存活率和出勤率。
A-10的航电系统也在不断升级。最初配备的惯性导航系统(INS)精度不足,容易偏离航线;20世纪80年代加装了低空安全与目标增强系统(LASTE),提升了防撞能力;90年代又引入夜视成像系统,使其具备夜间作战能力。2007年,波音公司获得20亿美元合同,为A-10更换老化机翼;2009年,再获16亿美元合同,启动“雷电”生命周期现代化计划;2019年,9.99亿美元的新合同要求其在11年内生产112套新机翼组件和15套机翼套件,并升级航电系统的存储和数据处理能力。
1991年的海湾战争让A-10一战成名。在“沙漠风暴”行动中,它承担了大量近距离空中支援任务,在哈夫吉战役中,267架次的A-10出击成功阻止了伊拉克军队的首次进攻。飞行员约翰·马克斯和埃里克·索洛蒙森曾在一天内摧毁多辆伊拉克装甲车辆,堪称经典战例。整场战争中,A-10共击毁900辆坦克、200辆其他装甲车辆和1200门火炮,出动8100架次,任务成功率高达95.7%。
21世纪的阿富汗战争中,A-10再次证明了自身价值。2001年“9·11”事件后,原本因冷战结束和军费削减而面临退役的A-10被重新启用。在阿富汗的沙漠和山地中,它多次为陷入困境的地面部队解围。2012年10月,在巴拉穆格拉布的一次行动中,飞行员杰里米·帕文和亚伦·卡瓦佐斯冒着恶劣天气,摧毁了压制美军陆战队的4挺重机枪,并吸引敌方火力掩护士兵撤离,两人因此荣获杰出飞行十字勋章。
如今,随着F-35“闪电Ⅱ”的出现,A-10的未来引发争议。但这款战机凭借独特的滞空能力和载弹量,仍是美军不可或缺的装备。波音的升级计划将使其继续服役至2040年以后,它在近距离空中支援领域的地位,至今无人能及。 #A-10攻击机##GAU-8机炮##近距离空中支援##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疣猪战机##美军装备##坦克杀手##航空武器##战机升级##我的宝藏兴趣#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觉得有用或有趣,麻烦点个赞哦,您的支持对我很重要。
配资炒股行情,中国证券公司前100名,配资公司查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