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上午,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文青传薪火实践队走进汕头市龙湖区外砂街道,对话汕头市龙湖区巧艺毛织厂设计负责人、市级非遗项目“汕头毛衫手工编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谢春霞老师,实践队采用“直播+体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化身非遗文化的社会传播者和切身体会者,探寻手工毛衫编织这一非遗技艺的传承密码,直播粉丝量达五百余人,宣传效果良好。
“小青薪”们与谢春霞老师一对一采访交流对话,以科技赋能打破地域空间界限,在直播中让大众更加切实从谢春霞老师口中了解到手工毛衫编织的文化价值意义。谢春霞老师也希望年轻人加入,“非遗传承是接力赛,老一辈打下基础,年轻人带着创新跑下去,手工毛衫编织才能一直暖人心、传下去。”
谢春霞将传统图案与现代审美结合,推出文创毛衫,“把潮汕元素红桃粿、潮剧、服饰,织进毛衫,年轻人喜欢,也能传文化。”从简单平针到复杂绞花,谢春霞老师亲手向大家演示着,毛线在她手中化为灵动的图案,织就的不仅是衣物,更是地方文化的经纬网。
在实操环节,“小青薪”们跟随着谢春霞老师的讲解、演示,手持棒针,让毛线在手中逐渐由点到线再到面,慢慢形成一个个小巧精致的作品。谢春霞老师还亲自手把手教“小青薪”们,破解手工毛衫编织的难题,亲切近人,让手工毛衫编织成为传递人间温情与温度的桥梁。在谢春霞老师的推动下,手工毛衫编织不再是“老手艺”,而成为了年轻人眼中的潮流创作。
一件件毛衫编织作品,从选线时对材质肌理的挑剔,到起针时指尖与毛线的默契相触,再到花样编织时一针一线的细密勾连,每一步都是时光沉淀的功夫,更是手艺传承的鲜活注脚。谢春霞老师谈及此,眼角眉梢漾着笑意:“好多作品,得耗上几个月才能成呢。”话语里藏着对手艺的珍视,眼神中更盛满了对这份传承的深情。而沉浸其中的“小青薪”们,也在穿针引线的学习里,实实在在触摸到了手工编织独有的温度与魅力。
此次活动对话谢春霞老师,见证了手工毛衫编织非遗传承的温度与力量。实践队成员构建了线上直播、采访对话、实操体会“1+1+1”的融合传播形式。将古老手艺面向大众,赋予新时代创新活力。借传承人的坚守与创新,织就文化传承的崭新图景,为地方非遗保护注入“针”功夫、新活力。未来文青传薪火实践队将继续深入实地开展非遗文化实践传播,推动形成“创新协同、非遗赋能、青年担当”的社会传播创新格局,为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贡献青春智慧。
来源:广外艺文青传薪火突击队
配资炒股行情,中国证券公司前100名,配资公司查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