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平时出门,打个网约车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手机上点几下,车就到楼下了,方便又快捷。
咱们也都知道,坐车有坐车的规矩,比如系好安全带,别在车里乱扔垃圾,这些都是最基本的。
可最近在广东发生的一件事,真是让人开了眼界,刷新了很多人对“离谱”这个词的认识。
事情的经过并不复杂,但里面折射出的问题,却值得咱们每个人好好想一想。
这事儿发生在一个地下停车场里。
一位网约车司机师傅接了个单,准时到达了指定地点。
没过多久,乘客来了,是一家五口人,有大人有小孩。
四个人先上了车,后排座位一下子就满了。
司机师傅看人齐了,正准备开车走人,这时候,车里的一位女士说了一句:“我爸还没上车呢。”司机师傅一听,心里立马就明白了,这是要超载啊。
咱们现在开的家用车,绝大多数都是五座的,也就是除了司机,最多还能坐四个乘客。
这是写在车辆行驶证上的额定人数,更是写在交通安全法里的铁规矩。
司机师傅的反应很正常,也很专业,他立刻就跟乘客解释,多一个人就超载了,这车没法开。
现在马路上到处都是高清摄像头,抓拍超载是一拍一个准。
一旦被拍到,不光是罚款扣分那么简单,网约车平台也会对司机有严厉的处罚,甚至可能影响到以后接单。
这可不是司机不通情达理,故意找茬,这是在遵守法律,也是在为全车人的安全负责。
说到超载的危害,可能有些人觉得“不就多一个人嘛,挤一挤就到了,能有多大事?”这种想法可就太危险了。
汽车在设计的时候,它的刹车系统、悬挂系统、轮胎承重能力,都是根据额定载客人数来精确计算的。
每多一个人,车子的总重量就增加一分,刹车距离就会相应变长,遇到紧急情况,本来能刹住的,可能就撞上去了。
而且,车身变重,重心会改变,转弯的时候更容易侧翻。
更关键的是,多出来的那个人没有座位,也就没有安全带。
一旦发生碰撞,这个人就会因为惯性在车厢里不受控制地乱飞,不仅自己会受到严重伤害,还会像个“人形炮弹”一样,撞到车里的其他人,造成二次伤害。
所以,司机拒绝超载,是在保护乘客,也是在保护自己。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一家人对于司机的解释和拒绝,完全置若罔闻。
就在司机说话的功夫,那位还没上车的父亲,自己就拉开车门,硬是把自己塞进了已经满满当当的后排。
车身都因为这突然增加的重量,明显地沉了一下。
这下,一辆标准的五座车里,结结实实地坐了六个人。
这一家人似乎觉得,只要人能塞进去,问题就解决了,完全没考虑司机的处境和潜在的风险。
司机师傅当然不能就这么开车,他坚持自己的原则,明确表示必须下去一个人,否则这趟车走不了。
双方就这么僵持住了。
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就是整件事最让人匪夷所思的地方了。
那位刚刚硬挤上车的大叔,看司机不肯开车,竟然想出了一个他自认为绝妙的“解决方案”。
他从口袋里掏出两块钱,递到司机面前,用一种不容商量的口气说,让司机下车,拿着这两块钱自己去坐公交车到目的地等他们。
这个提议一出来,别说当事的司机师傅了,就是咱们这些通过行车记录仪看到这一幕的旁观者,都得愣上半天。
这是什么逻辑?
这两块钱,是公交车票钱,意思就是打发司机自己解决交通问题。
然后呢?
他们一家五口人,正好坐满这辆车,由那位大叔来开,把这辆网约车当成他们的“私家车”,开到目的地再“还”给司机。
这已经不是占便宜了,这简直就是明火执仗地要“征用”别人的私有财产。
为了让自己的提议听起来更“合理”,这位大叔还特意强调,自己是老司机,有A本驾照,保证不会把车开坏。
这话听起来就更可笑了。
问题的关键根本不在于谁来开车,开车技术好不好,而在于这辆车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谁的。
车是司机的私人财产,他提供的是“带车带人”的驾驶服务,而不是一个“自助租车”服务。
乘客付钱购买的是从A点到B点的位移服务,而不是这辆车在某个时间段内的使用权。
这家人用两块钱,就想剥夺司机的劳动权和财产权,这跟抢劫有什么本质区别?
司机师傅当然不可能同意这种荒唐到极点的要求,他当场就把两块钱扔了回去,态度非常坚决。
可这一家人的表演还没结束。
看到司机不吃这一套,他们开始变换策略。
车上的女儿开始帮腔,甚至动手去推搡司机,让他把驾驶位让出来。
那位大叔也开始打起了“道德牌”,倚老卖老地教育司机说:“我是老年人,你要懂得尊重老年人!”
“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没错,但尊重是相互的,前提是“为老者尊”。
当一个人的行为已经严重违反了社会规则和法律,甚至侵犯到他人的合法权益时,年龄就不再是护身符,更不是可以用来绑架别人的工具。
用自己的年龄来为自己的无理行为辩护,这本身就是对“尊重”二字的曲解和滥用。
眼看软的硬的都不行,司机师傅决定快刀斩乱麻,直接在平台取消了这笔订单,请他们下车。
可这家人就像是铁了心要赖在这车上一样,非但没有下车的意思,反而开始赤裸裸地威胁司机。
那位女士拿出了网约车司机最忌讳的“武器”——差评,威胁说要给司机差评。
在服务行业,一个差评可能会对从业者造成不小的影响。
但在这种原则性问题面前,一个差押的威胁,就显得太微不足道了。
比起车辆被抢走、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风险,一个差评又算得了什么呢?
更何况,有行车记录仪这样完整的证据,司机完全可以向平台申诉,这种恶意的差评,平台也不会认可。
最后,这家人看司机油盐不进,彻底撕破了脸皮,给司机下了最后通牒,要么就超载开车,要么司机就下车让他们开。
甚至还口出狂言,说要给司机“一点教训”,让他知道“天高地厚”。
话说到这个份上,事情的性质已经完全变了,从一开始的交通违规纠纷,已经升级成了带有恐吓和威胁性质的恶性事件。
整个过程中,司机师傅的表现可以说是非常克制和理性的。
他始终坚守着法律和职业的底线,没有因为对方人多势众或者胡搅蛮缠而妥协。
他的坚持,不仅是保护了自己的车子和饭碗,更是维护了一个普通劳动者应有的尊严和权利。
这件事之所以在网上传开后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就是因为它触及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议题:当个人利益与公共规则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如何选择?
当一些人为了自己的方便,试图用各种无理甚至违法的方式去挑战规则时,我们是应该妥协退让,还是应该坚守原则?
这一家人的行为,说到底是一种极端的自我中心和特权思想在作祟。
在他们的世界里,规则似乎是为别人制定的,只要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任何规则都可以被无视、被践踏。
他们不懂得,现代社会之所以能够有序运转,正是因为有无数像这位司机师傅一样的人,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遵守和维护着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规则。
这种遵守,不是死板,不是不通人情,而是一种对社会契约精神的尊重,一种对他人和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
如果人人都像这家人一样,那我们的社会秩序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实在是不敢想象。
配资炒股行情,中国证券公司前100名,配资公司查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